磐安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 ||||||||
|
||||||||
“十四五”时期是磐安县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加快建设“两山”实践样板地和康养旅居大花园的关键五年。为充分发挥好服务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绩 经济地位显著提升。2018年服务业在全县GDP中占比首次超过工业,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1.82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51.2%,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1.4个百分点。 图1-1 2015~2020年磐安县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情况
图1-2 2015~2020年磐安三次产业结构比 特色行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中医药健康两大特色服务业。创成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大盘山医养中心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出省级样板。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 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正式启用,系全省首个中药材大健康产业研究机构。浙八味特产市场建成华东最大的中药材市场,2020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金磐数字经济产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审核认定的小微企业园名单,并荣获浙江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荣誉。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形成“1+N”政策体系,即《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专项配套政策。 (二)存在问题 服务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在山区26县中仍处于较为靠后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存在一定缺口。 服务业发展特色有待提炼。我县服务业细分行业仍偏传统,电子商务、影视文化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旅游大县相比,我县旅游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药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待发掘。 重大项目招引有待加强。根据浙江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表,磐安服务业整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小,重大项目、知名企业、新兴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发展环境 1.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县服务业挖潜拓新提供新的机遇。 2.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和“高铁时代”交通网络便捷化,为我县服务业拓展新的空间。 3.消费升级、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为我县文化、健康、养生等服务业产业提供新的需求。 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业态和新行业,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5.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磐安“两山”转化提供新的契机。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两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建设,做强以药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数字化、融合化、品质化、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休闲康养旅居目的地、中医药创新发展新高地、山水创意乐享集聚地,在全省加快发展地区争先进位。 (二)战略定位 1.休闲康养旅居目的地。 2.中医药创新发展新高地。 3.山水创意乐享集聚地。 (三)战略路径 1.数字化,创新山水消费场景。 2.融合化,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3.品质化,创造安全优质生活。 4.一体化,促进开放协同发展。 (四)发展目标 1.服务业规模贡献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服务业对磐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增加值达9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达5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左右。 2.服务业结构质效呈现新水平。到2025年,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与GDP保持同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 3.服务业特色领域发展显著增强。到2025年,旅游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7.9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速8.0%以上,创建服务业创新发展区1个以上。 4.服务业优质供给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的幼托、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农村消费等服务业产品供给显著增加,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 四、构建“241”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打响“身心两安”两张金名片 1.做优做特中医药创新服务 基本定位:把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为百亿产业和磐安具有地方标志性的产业金名片。 大力推进中医药研发创新。 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加快中药材商贸流通现代化。 2.做大做强文化旅游 基本定位:以“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中医药养生塑造磐安特色的旅游强IP,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 主攻方向:打造全域旅游拳头产品。创建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养生药乡线”“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等精品旅游线路。突出中医药健康旅游IP。重点依托江南药镇、大盘山旅游经济带,形成“产研养医购”一体的养生特色体系,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疗休养基地。精品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磐安山居”旅居品牌、“磐安心意”伴手礼品牌,打造“中国最佳乡旅居住地”。争创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二)培育“数科影贸”四大新动能 1.创新发展数字服务 基本定位:培育“互联网+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形成数字赋能激活后发优势的磐安方案。 主攻方向: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争创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加快直播电商产业新生态发展,培育在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政府“整体智治”水平。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企业上云”步伐,推进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示范标杆。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数字差距”。重点建设公共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健全“互联网+”乡村公共服务网络。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 基本定位:借力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资源,健全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到2025年末,力争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 主攻方向:构建区域创新格局。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省级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市级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和中小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中医药、塑料软管等行业争取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推进省级以上星创天地建设。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 3.积极发展影视会展 基本定位:以磐安山水、生态等优势拍摄资源为依托,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型的现代影视产业集群,建设大花园山水影视基地和特色会议目的地。 主攻方向:加快壮大影视文化产业。培育具有磐安特色和优势的全产业链影视文化基地。促进“影视+”融合创新。推进“影视+文旅融合”,打造一批全域影视文化旅游成熟线路。积极培育会展服务。进一步扩大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永久会址落地磐安。 4.加快发展特色商贸 基本定位:以县城为核心,推进新老城区同城化,培育台地县域发展副中心,着力完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引导生产、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主攻方向:高品位建设县域商贸中心。完善乡镇商贸服务网络。健全多层次区域物流网络。打开磐安中部、南部、北部三个对外开放物流通道。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优化布局乡镇配送站点。 (三)优化“幸福家园”生活性服务 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建设。依托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打造“社区15分钟优质便民生活圈”。积极发展运动健身。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发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综合型养老基地,推动健康咨询、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四、优化空间布局 (一)总体空间布局 聚焦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东北台地和环大盘山区块协同发展、全域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等重点环节,优化构建“中部一核集聚、南北两翼协同、全域一环串联”的服务业总体格局。 1.聚力打造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核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安文街道和新渥街道,涉及老城区、新城区和云山旅游度假区三大板块。 推进老城商贸服务体系创新升级。促进智慧商圈建设,推动建设以宝龙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丰富具有山城特色的夜景景观,打造辐射全县的高品质综合服务中心。 推动新城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打造集健康养生、检验检测、商务总部、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高质量生产性服务功能区,集中药材交易、电子商务、休闲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草药商贸服务集聚区。 提升发展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打造休闲养生度假中心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 2.协同发展南北两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南北两翼分别为台地旅游集聚区和环大盘山诗画山水文旅融合区。 台地旅游集聚区促进以乌石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开发和乡村度假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玉岑山居、皇城湖开发和玉山茶场小镇提升等项目建设,打造台地慢生活旅游集聚区。 环大盘山诗画山水文旅融合区依托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山地越野、攀岩蹦极等户外运动,形成“森林康体运动+乡村慢生活”的主体业态,打造诗画山水文旅融合示范区。 3.构筑全域美丽经济走廊 串联文旅小镇、景区镇(村)、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村落等平台载体,打造“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构筑全域美丽经济走廊,打响磐安旅游养生品牌。 (二)重点建设平台 1.江南药镇 规划范围:位于磐安县新城区,总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着力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加工服务、电子商务、中医康复、休闲养生、影视文创、数字科技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高端项目,把江南药镇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全国优质药材集散地”,打造形态更美、功能更优、辐射更广,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项目谋划: (1)中医药检验检测平台。 (2)“浙八味”电子商务产业园。 (3)中医医疗康养集中区。 (4)数字时尚文化产业园。 (5)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 (6)中医药教育培训中心。 2.大盘山名山公园 规划范围:以大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具体分“三环”,即种质资源保护环、药用资源研学体验环和康养旅居文化环。 发展定位:建成濒危珍稀药用植物驯化繁育基地、我国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打造全国中医药野外教学实践(研学)基地;构建“大盘山”浙中名山地标,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地、生态旅游首选地和大花园建设标杆地。 项目谋划: (1)中医药特色旅游度假区。 (2)户外运动休闲基地。 3.磐普文化旅游产业园 规划范围:位于磐安云山片核心区块,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3.56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依托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时尚体验、创意设计、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生态旅游等多种业态,打造成为磐安全域旅游集散地、全省山海协作示范区、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项目谋划: (1)度假养生中心。 (2)月光经济街区。 (3)特色摄影基地。 4.玉山古茶场文化小镇 规划范围:位于磐安县玉山镇,总规划面积为3.9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联动尖山镇乌石村历史文化村落,以茶文化、茶影视、茶创意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和乡村旅游,打造茶文化景区。 项目谋划: (1)古茶新市(中国斗茶城)。 (2)茶主题影视基地。 (3)“空中磐安”。 (4)“茶宿”。 5.金磐开发区“飞地园区” 规划范围: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总规划面积约3.8平方公里,目前新、老区已完成开发面积2.1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集双创培训实训、融资投资、孵化转化、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成为信息化、科技化程度高的高楼林立、总部集聚的异地总部经济中心。 项目谋划: (1)智慧园区大数据平台。 (2)策划青年科技创业大赛。 6.其他乡镇 统筹推进尚湖镇、九和乡、双溪乡、窈川乡等乡镇服务业发展,以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强化城镇带动能力为目标,加强城镇现代服务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乡村旅游等特色化发展,打造辐射周边村庄区域的服务业重要节点。 五、重点任务 (一)数字创新“双+”工程 全面推进优势服务业“数字+”发展。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创新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创新。 全面推进消费场景“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智慧商圈、在场消费、数字出行、在线学习、互联网健康等数字生活新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双融合”工程 争创省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以磐安工业园区、江南药镇等区域为重点,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建设信息、营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 加快服务业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做强国家级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着力推进农产品与信息技术、冷链物流、旅游健康、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新型基础设施“双提档”工程 加快以5G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全覆盖和商用,夯实“智慧磐安”建设基础,建成覆盖各镇、乡、村的电信综合数字网、邮政投递网和信息传输网。 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推进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建设整体智治设施,推动智能化应急管理和救援设施、“城市大脑”、数字乡村等建设。 (四)企业培育“双星”工程 培育“成长之星”企业。引导和扶持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转为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到2025年,努力争取新增20家左右的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 培育“未来之星”品牌型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品牌型企业,进一步做强“沪上人家”品牌。到2025年,培育形成长三角知名的服务业品牌3~5个,推动磐安浙八味市场上市发展。 加大区域品牌宣传力度。加强“磐五味”“磐安云峰”等公用品牌推广,鼓励企业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宣传企业品牌。积极嫁接天猫、京东等知名平台导入流量,打造网红打卡景点。 (五)重大项目“双进”工程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数字服务、文化创意、特色商贸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 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服务业项目投资500亿元左右。 (六)实施开放合作“双深化”工程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加强上海、杭州方向合作,共建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康养基地,打造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定点疗休养基地。加强金义方向合作,建设影视服务中心和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山海方向合作,推进东阳、普陀产业项目、平台共建、文旅走亲、教育互通、医疗互助、人力资源合作等方面合作。拓展国际国内合作新空间。组织或承办国际国内论坛、会议、赛事等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义乌装博会、广交会等国内外各类展会。 深化服务业改革。探索按照政企、事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途径,争创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加快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在登记中开通“绿色通道”。 (七)服务业动能“双释放”工程 蓄积服务业发展新动力。争创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围绕“两区五园两镇两站场”产城融合,积极吸纳中医药健康、文旅、影视、物流等适合磐安的新业态。 激发服务消费新潜力。注重新型消费潜力与农村消费潜力“双潜挖掘”,推进一批服务消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以促进消费系列活动打响磐安中医药、文旅等重点服务消费知名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政策扶持 (三)加大金融支持 (四)强化统计考核 |
||||||||
打印 关闭 | ||||||||